第六年啦!这位海安“洋女婿”又学会了……
清晨的海安,日出引领喧嚣,夜晚的宁静消失殆尽。或是上班,或是送孩子上学,或是买菜……行色匆匆的人们汇聚于城市的每一个大街小巷。几年前的维维安一定没有想到,他也会成为其中一员,一个“忙碌”的“新海安人”。
从浪漫之都到黄海之滨,从法国小伙到海安女婿,从米其林餐厅主厨到土灶旁“米糕师傅”,维维安在海安生活得有滋有味。今年是维维安的第六个“中国年”,贴春联儿、蒸米糕、烧土灶、腌咸鱼……他用自己的方式感受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维维安出生于法国昂热市,2013年,25岁的维维安认识了海安姑娘王瑜。他们的相识浪漫而又戏剧化。
在法国留学期间,王瑜经常在打工结束后,去附近的书店买书,巧合的是,维维安工作的米其林餐厅也在附近。一天,他们在书店相遇了。王瑜满目深情地看着丈夫,回忆起初见时的场景依然怦然心动,“法国书店过道很窄,他就蹲在地上,我请他站起来让我过一下,他站起来后,我朝他笑了一下。”
长发飘飘的海安姑娘王瑜同样也给维维安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就在书店门口等她,她头发很长,穿着漂亮的裙子,我觉得她特别好看,想邀请她喝杯咖啡。”回首看,王瑜深感一切都是缘分,就像小说中的情节一样,“我们一见钟情了!”
2019年,夫妻俩决定在海安定居,由此正式开启了在海安的浪漫生活。和大多数海安女婿一样,维维安接送孩子上学、早起买菜做饭、陪妻子逛街赶集……正是这种充斥着柴米油盐人间烟火气的平实日子,让维维安渐渐地爱上了海安这片土地。“海安人很热情,而且美食也很多,我最喜欢吃松鼠桂鱼和宫保鸡丁。”在维维安心中,海安早已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
维维安从小就对餐饮感兴趣,为了实现自己的“烹饪梦”,他16岁便开始专业地学习传统法餐。当这位法国大厨爱上海安姑娘,他开始期待有更多的海安人能喜欢法国的甜品,他也尝试着将中国的美食带到法国。
早晨七八点的新华市场,人声鼎沸。为了招待远道而来的法国朋友,维维安早早地便带着妻子来挑选牛肉、鳎目鱼、胡萝卜等食材。而他买鱼的娴熟模样,若不是少了海安话的“加持”,远远看去,当真不会将他跟“洋女婿”挂上钩。
维维安自然地接过妻子递过来的塑料袋,熟练地反套在手上,然后将袋子多余部分绕在手腕上,如此这般,才开始在鱼摊上细细地翻选起来,遇到不错的,还会将鼻子凑上去嗅两下,“这条不错,很新鲜,就买它?”他举起一条长约半米的鳎目鱼,询问般地向王瑜展示。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作为法国大厨的维维安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一份“仪式感”,制作了两道“中法融合菜”——
一道是胡萝卜烧牛肉,中式红烧菜的独特炖煮方法和调料搭配代表了中国传统烹饪的独特风格,而维维安在做这道菜时,选择了在中式红烧的基础上,运用西方的调味方法,搭配海盐、孜然、胡椒粉、百里香等,用来促进牛肉的香味;而另一道甜品草莓挞的主要食材草莓,则是选用了海安本地的优质草莓。在维维安手中,这两道“中法融合菜”生动展现了中法烹调之间的互融互通。
每年春节前举办捕鱼节迎新春是白甸镇的传统习俗。虽然今年是维维安在海安的第六个“中国年”,但这却是他第一次参加妻子老家的捕鱼节。
棉罩衫、鸭舌帽、耳罩,全副武装着过冬“战袍”的维维安觉得一切都是那么得新奇,鸬鹚捕鱼,杂技表演,大锅炖鱼汤……灶台附近烟雾缭绕,鲜香弥漫,人们挨肩擦背。见此情景,维维安也不甘落后,忍不住去“凑了个热闹”,没一会儿,他便借助自己的身高优势,“抢”到了鱼汤,“好喝,很鲜,就是有点烫。”喝完这“呼”得热气腾腾的鱼汤,再冷的冬天也热起来了。
在过去的五个“中国年”里,维维安经历了很多“第一次”,贴春联、蒸米糕、烧土灶、腌咸鱼……这些经历也让维维安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越发熟悉,对春节的习俗更是了然于心。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贴春联成了维维安当仁不让的头等大事。他只需抬抬手,轻轻一勾,红灯笼便高高挂起了,“他长得高,挂灯笼、贴春联一般都不用椅子,很快就好了。”妻子王瑜笑嘻嘻地告诉记者。令人惊喜的是,海安人过年必备的蒸糕如今已是维维安的“拿手甜品”,当他站在蒸糕模具前,所有动作都有条不紊、一气呵成,筛粉、推实、翻模,上锅蒸,操作熟练得就像一位从业多年的米糕师傅。
辞旧迎新,阖家团圆。维维安说,海安的一切都是友好而又热情的,他想把海安的美食、文化、年味儿带到法国,让更多人感受海安、爱上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