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梅不是梅花梅花的品种您了解吗?“社科讲坛”沉浸式讲梅令人陶醉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记者徐颖)2月15日下午,武汉“社科讲坛”第317期讲座《赏梅韵、听雅言、游长江:邂逅江城武汉的诗意与浪漫》走进红巷码头“两江晴川”游船长江书苑。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从古至今,梅花因其美其香,品行高洁的象征意义,成为一代代文人歌咏的对象。
时下正是赏梅时节,梅花还是武汉市的市花。梅花有哪些品种?武汉梅园有着怎样的历史,有哪些看点?
活动中,据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磨山管理处中国梅花(荷花)研究中心管理办公室主任、高级工程师江润清介绍,蜡梅不是梅花,只不过因为它的外形和香气与梅花类似而得此名。接下来,他介绍了朱砂、绿萼等11个大类的梅花品种及其特点,介绍了中国人欣赏梅花的审美和趣味——“贵含不贵开,贵瘦不贵肥,贵疏不贵密”,意思是梅花含苞待放时最美,文人墨客描绘梅花,以瘦以疏为美。他还向市民介绍了梅花的栽种要领。
该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陶冬枝,为市民介绍了东湖梅园的历史。东湖梅园始建于1956年,现有梅花品种360余种,种植梅花2万余株,其中800多年的古梅树更是一绝。这里已成为游客赏梅、探梅、摄梅的绝佳打卡地。
讲座互动环节,本次活动主持人、金牌导游张玲,向听众抛出一系列互动提问:“梅花是在哪一年成为武汉市的市花?”“1984年!”“梅花在中国栽培历史有多少年?”“3000多年!”“刚才两位老师推荐的梅园的特色场馆是哪里?”“一枝春馆!”随着一波一波的互动,活动主办方也为答对问题的听众送上了东湖梅园的体验门票。
讲座结束后,极目新闻记者看到,市民纷纷上到游船三楼,参加游船上正在举行的“江水映梅”第一届水上梅花节。在这里,可以品尝梅花饮品,吃梅花点心,还可以体验“非遗手工蜡梅花”。“非遗手工蜡梅花”最受欢迎,市民们纷纷体验,直呼“太有创意,太神奇了!”。只见人们将手指用洗洁精水湿润后,沾上融化的蜡烛水,然后捏在梅花枝上,一朵朵粉红色的梅花,就栩栩如生地“开放”了。
来自汉口的王女士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说,沉浸式体验真的是太开心了。“这次活动很有意义,不仅学习了梅花的知识,还学习了梅花栽种的技巧,我准备回家也试着种一下梅花。”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