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彩(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文化什锦从南北食看茶楼点心方晓岚-杏彩体育-平台登录官网

文化什锦从南北食看茶楼点心方晓岚 

发布时间:2024-04-16 18:58:32 浏览次数:
       

  中国饮食的分类,自春秋战国时代起,只有“北食”和“南食”之分,“北食”是泛指麦食文化,“南食”是泛指米食文化,到了清代才出现不同省份的菜系。

  代表南食的是“米食文化”,稻米经历漫长的栽种岁月,发展出糯米、粳米和籼米三大类别的品种,一般以黏度来分类,糯米体型有修长和短圆两种,煮熟有透明感,黏性很大;粳米体型肥短,煮熟后有一定的黏性和硬度,又名珍珠米,例如东北米、日本米和台湾米;籼米体型修长,煮熟后黏性弱,例如广东的丝苗米。

  糯米是最早出现的人工栽培的稻米,后来当粳米和籼米被广泛种植作为人们的米粮主食,糯米便退居为副食,用来酿制黄酒(例如绍兴酒),或制作点心小食。广东茶楼点心中,咸水角、擂沙汤丸、糯米鸡,便是用糯米粉或糯米。

  虾饺与粉果,看起来除了形状和馅料不同之外,很是相似,其实这两种茶楼点心,正好是代表了南食、北食融合的象征,粉果皮最早是稻米磨粉做的,而虾饺皮是小麦面粉的澄麵,加上生粉做的。

  杏彩体育 杏彩平台

  粉果,据明末清初学者、诗人屈大均所著《广东新语》中记载,粉果在明末清初已出现,又称为粉角,历史比虾饺更悠久,最早的粉果皮,是用粳米粉做的。据说在一九二○年代,广州有位擅长做粉果的姑娘叫娥姐,娥姐认为单用粳米粉做皮,粉皮过软而且易发霉,她改良配方,用煮熟的籼米饭晒乾磨粉的“晒饭粉”,改变了粳米粉的黏稠度,把饭粉加入烫熟的粳米粉中,使粉果皮变得坚硬,可令粉果皮做得更薄。当时广州十大茶室茶香室聘用娥姐在地舖当众制作“玻璃粉果”,之后人称“娥姐粉果”,粉果皮薄到可以见到内里的香茜叶和其他馅料。

  加饭粉做皮,缺点是黏性弱,难以造型,而且欠缺色泽,加上生产“晒饭粉”的过程中容易产生黄毛菌,到了一九七○年代,随着晒饭的供应粉越来越少,大多数的点心厨师不再用饭粉制作粉果,新一代点心厨师甚至不懂得用饭粉,都是用虾饺皮取代粉果皮,稻米的踪影完全消失,饭粉粉果已不多见。粉果皮的材料换成澄麵加粟粉和生粉,保留熟面团的开皮方法(熟面团可以压得薄),皮薄柔软,馅料透明卖相讨好。现在香港少数传统粤菜酒楼,仍然有做饭粉粉果,在陆羽茶室的点心纸上,粉果名为“家乡蒸粉果”。

  杏彩体育 杏彩平台

  澄麵的出现,据说可以追溯到南北朝佛教寺院的斋菜,以小麦面粉加盐加水搓洗,用布袋洗去白浆做成面筋,做面筋洗出的白浆本来作为下脚料倒掉,后来人们把白浆沉淀成澄麵,即无筋面粉。清道光年间,富商伍秉鉴的家厨把澄麵加上生粉,制作出改良的虾饺皮,晶莹可口的虾饺便在广州流传开来。上世纪三十年代,广州有“点心状元”之称的罗坤,师承舅父传授制作精髓,在搓揉时加入猪油,使虾饺皮更油润软滑,同时将虾饺变化出白兔饺,虾饺和白兔饺成为民国广州点心主角之一。从此虾饺更是省港澳粤式点心中,被列为点心四大天王之首,有“点心状元”之誉。

  代表北食的“麦食文化”是包子,包子皮是面粉制造,源自北方的馒头,最早的馒头是祭品,后来融入了发酵技术,加入各式馅料成为人们日常食用的包子。包子流传全国,各地都有不同风味的包子,粤式茶楼点心中以叉烧包最著名。

  叉烧包,据说最初的叉烧包是不爆口的,后来一九二○年代大同茶楼掌柜的儿子留学美国归来,发明了化学暄鬆法,在高温的蒸气中,面团迅速膨胀,包口上端自然裂开露出叉烧馅料,从此便有了爆口的叉烧包。粤式包子在麵种之外,加入碱水来中和麵种的酸味,以及“臭粉”做膨胀剂促使面团发大,麵种内的天然酵母能赋予包子独特的面粉香气和味道,质感柔韧湿润。鸡包仔是叉烧包的演变,与叉烧包不同之处是,鸡肉、冬菇、芫荽、薑米等馅料都是生料,而叉烧包的馅是熟料,生馅性软,执包时更需要技巧。

  烧卖也是来自北方的麦食文化,最初是一种以薄面团为皮,包上馅料蒸熟的小吃,当这种小吃流传到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型状和名称,浙江和江苏叫烧卖,河南叫烧麦或捎卖,湖北叫稍美,山西叫肖米,广东、广西和港澳地区,跟江浙一样叫烧卖。粤式茶楼烧卖是粤式点心四大天王之一,点心师傅在包馅时,用左手虎口略略一捏,使烧卖状似一收腰小瓶。

首页 · 产品中心 · 关于杏彩体育 · 杏彩新闻 · 在线预订 ·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0836-6665553
© Copyright © 2019-2024 杏彩商行 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7952号